2025年立冬时节,北京培黎职业学院何克堂内暖意融融,洋溢着跨越太平洋的培黎情谊。余临院长等校领导与培黎学校创始人路易·艾黎之长孙段海龙先生欢聚一堂,围绕“培黎国际产教联盟”的未来图景,进行了一场富有成果的深度对话。会谈始终以路易·艾黎“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教育思想为锚点,重点讨论了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重要性,明确强调艾黎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价值。双方聚焦联盟核心使命,就教育理念传承、办学模式创新、校企协同育人等关键议题深入交流,不仅为联盟未来发展凝聚了共识、明晰了方向,更让跨越时空的艾黎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活力。

会谈之初,一段关于培黎与艾黎的“精神溯源”温情开启。段海龙先生动情说道:“北京培黎职业学院是祖父路易・艾黎生前唯一亲自认可的大学,这里承载着他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先驱的全部教育理想。”作为艾黎精神的忠实继承者,他回顾了祖父的奋斗历程。他指出,作为工合运动的重要发起人,艾黎始终秉持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身体力行,为工合运动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普及倾注毕生心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余临院长对此深表认同,并结合历史脉络总结:抗战时期的培黎学校开枝散叶,形成了如今的培黎职业学院(山丹培黎学校)、兰州城市学院、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培黎三兄弟”,而这一脉相承的培黎基因,正对应着“根在山丹、身在兰州、魂在北京”的历史沿革,既彰显了培黎教育事业的历史传承,也凸显了各校在不同地域延续艾黎精神的使命担当。他强调,北京培黎职业学院的每一步发展,都深深扎根于艾黎精神的沃土;传承艾黎“动手动脑,创造分析”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这是学院从未动摇的初心。
段海龙先生表示:“培黎国际产教联盟的建设,正是对艾黎教育思想的生动实践。”艾黎先生一生倡导“教育与实践相融、与就业衔接”,而国际产教联盟恰好搭建了这样一个实践平台。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深化协同育人,既能让教育与就业形成良性循环,更能让职业教育凭借“真正的赋能价值”拥有持久生命力。
围绕联盟建设的具体路径,双方经过深入探讨,达成多项关键共识。在教育理念传承上,段海龙先生建议:依托产教联盟,设立“艾黎教育思想论坛”,定期邀请院校专家、企业代表、行业领军者共同探讨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让艾黎教育理念在交流碰撞中不断创新。让更多人读懂艾黎“赋能劳动者、服务民生”的教育初心。在办学模式创新上,双方一致同意构建 “校地共生、校企共赢” 新模式,通过强化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切实保障学生“有业可就、有选择可依”;在资源整合方面,将借鉴“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的成功经验,搭建国际化信息交互平台,高效链接院校、企业、行业组织等多方资源,而众多企业的成熟合作经验,也将为联盟校企合作提供宝贵参考。
会谈中,余临院长特别强调“动手与心脑思考结合的重要性”。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实操技能,更要培养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艾黎“创造分析”理念的核心要求。为此,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学生劳动教育,鼓励大家在校期间参与勤工俭学,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专业技能、涵养奋斗品格,真正回归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核心”的本质。
余临院长还特别称赞段海龙先生“家风纯正”,段先生投身艾黎精神传承与产教融合事业,完全出于本心,不带丝毫功利之心,这份纯粹令人敬佩。此外,双方还就联盟规范运营、国际合作等议题交换意见,并共同强调: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坚守教育公益属性,让联盟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此次以艾黎精神为纽带的会谈,为“培黎国际产教联盟”建设筑牢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联盟将始终秉持“协同育人、服务社会”的理念,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艾黎“手脑并用”的教学方法与“创造分析”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发扬,为更多青年铺就优质、多元的成长之路,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