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我院召开公共课教学改革交流研讨会

日期:2011-05-31 浏览:6572

    公共课作为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通用技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基础的重任。我院一贯重视公共课程的建设,将政治理论课等六门课程设定为全院各专业的必修课,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文件。为交流各门公共课程建设状况,进一步加强公共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教务处于5月26日召开了公共课教学改革交流研讨会,李培均副院长、相关系的领导和公共课程的任课教师参加会议。教务处副处长王旭主持了研讨会。
    六门公共课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课程建设与改革情况以及今后的课程建设的打算,各位老师发言各具特色。
    “两课”负责人周亚同老师全面介绍了“两课”课程的建设现状,特别是在说课、多媒体课件展示等做法上走在高职院校的前列,也得到了两课评估专家的认可。“实用英语”负责人张念老师说,外语系将教研活动常态化,举办学术沙龙、不定期的教学观摩等活动,并组织对每一位任课教师每学期至少听两次课,以加强管理保证教学效果。“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负责人常敏慧老师重点阐述了要根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基础课的要求不同,有侧重地编制适合专业需求的教学大纲,并将成立计算机基础教研室,确保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体育”课程负责人邹方亮老师介绍了教师队伍、教学管理、体能测试等多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北京市多项体育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应用文写作”课程负责人王娴老师说,虽然目前只有两位任课教师,但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做了一些改革,比如引导学生完成专业调查报告、创业计划书等,注重精讲多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办公信息化技能实训”课程的负责人尤克老师介绍了该课程的建设设想,这是第一门列入公共课范畴的实训课程,目前已经形成清晰的建设思路。尤克老师将教学内容分成十个模块,采用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选学模式,各专业课根据专业需求灵活选择,并将教学内容与资格证书的考取相关联,有创新意义。
    李培均副院长作了总结发言,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公共课的地位及改革目标。高职教育中的公共课为培养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在课程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高职公共课的总体教学目标是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通用技能,并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余临院长曾多次提出,培黎的学生一要会盲打、二要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强、三要守规矩懂礼仪。在这三点上培黎学生要特别强,形成培黎的培养特色。当然在学生英语口语、体能等方面,也应针对培黎的特点,提出具体要求。以上这些要求主要属于基本素质、基本技能范畴,而这些基本素质和通用技能的提高主要靠这几门公共课的教学,这也是我院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努力目标。二是我院公共课建设和改革工作取得的基本经验。通过经验交流,可总结出六点经验:1、课程所在系领导重视,并予以全力配合和支持,是搞好课程建设的前提。2、充分发挥课程带头人的作用,是搞好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关键。各课程所在系可以视情况聘请高职称、高教研能力、高责任心的课程带头人,从微观教学层面给青年教师以指导和帮助,没有高水平的带头人,课程改革将受到限制。3、组建勤奋敬业的教师团队,特别是挑选好课程负责人,作为课程带头人的副手很重要。要培养自己的公共课骨干教师,没有自己的队伍,仅有一大批兼职教师,注定搞不好课程建设。4、任课教师要坚持进修,参加教研活动,从教学、说课、听课这些基本环节抓起,在课堂上必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5、积极申请教改立项,注重自身研究能力的提高,要努力出成果。6、在各专业调研基础上,把课程结构、内容设计好,将教学内容与相关证书和学生技能大赛相结合。将教学结构模块化,采用必学模块与选学模块相结合的方式,而内容与结构的设计,体现出其设计思想应是“手脑并用、创造分析”,是“学以致用、因材施教”。三是今后的工作安排。1、通过交流学习推广一些好的做法,取长补短,并将这些经验再深化、细化。从教学理念、目标、结构、模式、方法等方面,再思考制定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2、思考课程建设的切入点,还是要锲而不舍地研究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素质),凝练各层教学目标,形成教学目标文本,进而编制课程教学大纲;3、继续加强完善教学管理文件,加大激励、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次公共课教学改革交流研讨会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改革探索、教学管理规范、教学效果突显等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探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学院和相关系还将继续开展课程教学建设和改革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得以提高和落实,并将此项工作常抓不懈,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基本素质和通用技能的培养上创出我们培黎的特色。